显然,中央对上海的期待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开放度最高、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等角色定位份量最重,这意味着中央期待上海要能够代表中国最强大的竞争力,要成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开放度都要高的先行者,成为吸引全世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强大磁极,成为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已经开始,人民币进入SDR的篮子不能不说是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期待。不过,根据Arvind提供的数据,因为美国的GDP尽管早在1870年超过英国,但是一直到1920年代,英国的出口依然大于美国,英国的外部金融实力依然强于美国,所以至少在1870年之后的几十年里,美国还没有真正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期,重资产行业恰恰是不少是产能过剩的上游行业,如果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的重资产的融资模式,就会习惯性地把宝贵的金融资源支持给了不少本来就该淘汰的产能过剩的重资产行业。但是,从整个经济转型的角度看,所谓经济转型,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有不少新的企业在涌现,不少的企业往往还处于创业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需要进行并购重组的调整等,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商业银行在这些阶段往往是缺位的,而恰恰是这些阶段企业最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在长期强调存款立行和负债主导模式的惯性下,商业银行要更为强化对优质资产的控制能力。我也曾经在基层的国有银行当过行长,那个时候商业银行的经营强调的是负债端主导、或者说是存款立行,在资金短缺条件下,只有先争取到存款、有了负债,在存贷比等约束下,才能够拥有一定的贷款规模,然后才可以放贷款赚取利差。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创新融资模式 。
如果商业银行还是沿用重资产模式下的经营思路,怎么可以去给这些新兴行业提供服务?因此,经济在转型,金融业也要支持这种转型,当前就要强调银行的轻资产运行能力的提高。现在邮储银行在这个论坛上重点讨论融资端和资产端的问题,据我自己了解到的市场转型趋势是一致的,那就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在逐步从负债端主导转向资产端主导,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资金来源已经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市场竞争的关键变成了怎么在融资和资产端方面做出创新,争取到优质的资产,将这些资产转换为合规的金融产品,自然就能吸引到充裕的资金,这其实也是当前讨论所谓资产荒的一个重要背景。以资本自身利益计,以国家利益计,以正常的市场经济计,选取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明显优于选取美元或者欧元作为外汇储备,因为欧美都是净债务国,都有印钞转嫁危机的动机
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避免有效需求过度下降,否则的话,中国经济就会运行在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区间,甚至会进一步下滑,形成通货收缩所导致的经济衰退。也就是可以看出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正在下降,大致的水平应该是7左右。按照第一个公式,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原来是两位数的,但最近几年已经降到7%左右。进入 余永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通缩 中国经济 。
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去产能的过程,一个是有效需求减少的过程。因为中国的投资率已经是世界第一,45%左右。
机会就在万众创业、创新企业。不过,余永定表示,7%的增速还是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如果可以维持不是特别高、但仍然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预期在10年、20年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可以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从1997年到2002年中国抗击通缩的经验可以看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和加入WTO。由于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劳动供给的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
造成通货收缩的原因,产能过剩后,企业要去库存和去杠杆,有效需求就会下降,这又导致过剩产能的增加,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中国劳动人口增长速度,2012年开始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速度进入了负增长。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在通货收缩,PPI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而这样的情况还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改善趋势。第二,投资和出口驱动渐渐难以为继,未来增长的动力在创新。
这一点是我们目前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发现新的增长点,用科学技术进步带动我们的增长是克服通缩压力、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投入增长速度如何给定呢?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靠全要素增长速度。由于我们在前些年,我们的投入虽然增加得很快,特别是资本的投入增加得很快,但科学进步的速度并没有相应地赶上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水平。
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显示下降趋势。所谓资本产出率反映的是资本的利用效率。从2012年到现在,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速度每年减少300万左右。经济新常态有两大特点:经济增速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降到7%左右的中高速水平。这两个过程在竞赛,只有需求产能的速度大于有效需求减少的速度,才可以出现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到底是多少?经济学家一般用三个公式来计算: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等于劳动力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加上劳动供给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速度等于投资率除以资本产出率,如果资本产出率在上升,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投资率来抵消资本产出率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呢?答案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假设现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7%左右,这是很多经济学家的共识,而另一方面劳动供给的增长速度已经降到几乎为零,运用第一个公式可以我得出一个结论,7+0,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7%左右。
用第三个公式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等于全要素的增长速度加上投入增长速度。三个公式都说明,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科学进步速度不够快,由于我们过去经济增长动力过于依靠投资、过于依靠出口。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先进国家资本产出率应该是3%左右,为了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所需要的资本大概是三,甚至低于三。这是值得我们忧虑的,我们必须要解决通货收缩问题,否则中国就不能稳定在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上。
第三,经济增长速度等于全要素增长速度加上投入增长速度以及这些投入在国民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如果没有科学进步,仅靠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会很高的。设想一下,如果资本产出率是6-7,而投资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比如说43除6就是7%左右。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我们不可能盖更多的房子,我们的出口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
长期潜在的增长速度正在下降,比如说过去10%降到7%左右,这是新常态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影响全要素增长速度的是什么呢?科学进步。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等于投资率除以产出率。而中国的资本产出率是6左右,有的经济学家计算是6.8。
资本产出率还在逐渐的上升,反映中国的资本使用效率在逐渐降低。中国的资本产出率为什么会迅速的上升呢?原因是虽然人均所使用的资本越来越多,但是劳动生产率并没有相应的提高,正由于这样的一种差距导致了资本产出率不断地上升,也就是说导致了资本使用效率的不断下降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在通货收缩,PPI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而这样的情况还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改善趋势。也就是可以看出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正在下降,大致的水平应该是7左右。按照第一个公式,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原来是两位数的,但最近几年已经降到7%左右。由于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劳动供给的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
投入增长速度如何给定呢?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靠全要素增长速度。第三,经济增长速度等于全要素增长速度加上投入增长速度以及这些投入在国民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
进入 余永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通缩 中国经济 。因为中国的投资率已经是世界第一,45%左右。
机会就在万众创业、创新企业。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显示下降趋势。
他们被其他知道何时停止思考的人更好地执行了。 [阅读]
这个空间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二人组已经在里斯本开设了第二个工作区。 [阅读]
《狗娃的天空结局》和小说一样吗?由彭昱畅、张静怡等人主演的青春剧《狗娃的天空》已经上映。 [阅读]
)这可以在30年期贷款期间转化为数万美元。 [阅读]
让我们回忆一下前几届跨界歌曲冠军的排名。 [阅读]
该服务使人类交易者能够提供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利用电子交易的优势。 [阅读]
收入增长了惊人的335%,达到6.635亿美元。 [阅读]
当然,他们不可能都来上海。 [阅读]